第三方檢測認證機構是獨立于買方和賣方兩個獨立主體以外,處于買賣利益之外的以公正、權威的非當事人身份,接受客戶委托根據有關法律、標準或合同所進行商品檢驗活動的機構。所以公正、獨立是第三方檢測認證機構的生命,從而保證商業活動的順利進行。長期以來我國的檢測認證行業的主體都是政府機構,所以我們印象中的大都是各級的檢驗檢疫機構和研究所。隨著中國進入WTO和改革開放的深入,民間的第三方檢測和國外的知名第三方機構也漸漸出現在國人的視野當中。我國的檢測認證行業發展主要有3大階段。
第一階段 國家統一管理
新中國成立后,政府開始實行國家對外貿易的統一管制,不斷強化對檢驗檢測市場的管制,建立獨立自主的對外貿易管理體系,對外貿易部下設商品檢驗總局,統一領導和管理全國的進出口檢驗機構和開展檢驗檢測工作。在改革開放后,我國檢驗檢測行業特別是進出口商品檢驗得到了初步發展,奠定了今后市場發展的基礎。1984年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條例》規定所有檢驗檢測業務一律由國家機構管理實施并且外國檢驗機構不得在中國境內設立。
第二階段 開放對民間資本開放
1989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規定,取消了中國境內不允許設立外國檢驗機構的條款,同時規定,國家商檢部門和商檢機構根據需要,只要通過考核、認可并符合條件的國外檢測機構或者國內民營檢測機構開放部分商品檢驗檢測市場,為我國第三方檢測機構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然而盡管允許民間資本的進入,檢測機構的考核、認可由哪個部門管理,如何進行都成為了民間資本進入的強大阻礙。一直到21世紀,國務院29個組成單位中,就有23個涉及認證認可工作,管理機構多,分工不明,考核認可要求規范不統一。
2001年中國入世談判進入最終階段,面對入世的壓力,4月,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了一個的重大決定:在改革我國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管理體制,成立國家質檢總局的同時,成立國家認監委,授權其統一管理、監督和綜合協調全國的認證認可工作。國家認監委成立后以建立既符合國際通行規則又切合中國實際的、統一完善的國家認證認可/合格評定工作體系為目標,以推動認證認可法制建設為主線,以充分發揮各部委、質檢系統和認可、認證及相關機構積極性為手段,在戰略上實施“三步走”的方針,在戰術上先爭取在實施強制性產品認證制度、規范國家認證及注冊機構管理、整頓認證市場和推動國際合作四個方面重點突破。
200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修改進一步明確,列入國家規定的進出口商品檢驗目錄的商品,由商檢機構實施檢驗檢測;經國家商檢部門許可的檢驗檢測機構,可以接受對外貿易關系人或外國檢驗檢測機構的委托,辦理進出口商品檢驗鑒定業務。進一步明確了對從事進出口商品檢驗鑒定經營活動的民事行為的檢驗資格,明確界定了行政執法性質的強制性檢驗檢測工作與民事行為的檢驗檢測業務,為檢驗檢測市場的對內對外開放奠定了法律基礎。
第三階段 允許外資獨資檢測機構進入
2005年12月11日之后,我國政府根據加入WTO承諾,允許外資獨資進入中國的服務貿易市場。外資檢測機構憑借雄厚的資本實力和豐富的運作經驗全面進入中國檢測市場,成為中國檢測市場的重要部分。這標志著中國檢驗檢測行業的發展框架正式形成,近十年的發展促進了民間檢測機構、外資檢測機構的快速發展。
然而國有檢測機構利用其傳統壟斷優勢占據了政府強制性檢測市場。政府強制性檢測市場主要包括各部委的質檢、商檢、環保、衛生等各種認證要求的強制性認證及各級政府(含省、市、縣、鎮等)的各種認證要求的強制性認證,目前該部分市場占全部檢測市場的55%左右。外資檢測機構有著強大的技術和資源優勢,同時掌握了大量國外客戶的檢測需求,成為了強制性檢測認證以外的認證市場的大部分份額,民間檢測機構在兩個龐然大物之間緩慢發展。
新的序幕 檢驗認證行業大改革的鐘聲即將敲響
2014年03月11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中央編辦質檢總局關于整合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實施意見的通知,拉開了檢驗檢測認證行業改革新的序幕。據國家認監委預計,2013年檢驗檢測市場規模為1678億元,2014年為2105億元,2015年為2574億元。
檢驗檢測認證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加強質量安全、促進產業發展、維護群眾利益等具有重要作用。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對檢驗檢測認證的需求日益增長,檢驗檢測認證服務呈現出良好發展勢頭。但我國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尚處于發展初期,缺乏政府統一有效的監管,規模普遍偏小,布局結構分散,重復建設嚴重,體制機制僵化,行業壁壘較多,條塊分割明顯,服務品牌匱乏,國際化程度不高,難以適應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和轉變政府職能的要求,迫切需要通過整合做強做大,提升核心競爭力,激發市場活力。
通知提出了整合的總體目標,到2015年,基本完成事業單位性質的機構整合,轉企改制工作基本到位,市場競爭格局初步形成,相關政策法規比較完善,進一步做強做大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到2020年,建立起定位明晰、治理完善、監管有力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形成布局合理、實力雄厚、公正可信的檢驗檢測認證服務體系,培育一批技術能力強、服務水平高、規模效益好、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檢驗檢測認證集團。
檢測認證行業整合改革面臨的問題依然嚴峻,1)國有檢驗檢測機構涉及部門多,機構構成復雜。長期已來不少國有檢測機構形成的重科研不重視業務,基層檢測人員和營銷人員的缺失很有可能導致部分國有檢測認證機構水土不服。2)檢測市場的開放面臨國外知名檢驗檢測機構強大沖擊,如何在開放的同時幫助國有檢測認證機構度過過渡期和民間檢測機構的持續發展也是非常重要的。業內人士分析,隨著檢測行業市場化,第三方獨立檢測企業有望受益,國產實驗儀器品牌的采購份額有望提升,下游采購也有望擴大。業內專家表示,國有第三方檢測機構的發展也面臨著諸多問題:一是我國國有檢驗機構是由政府及各行業的職能部門為適應經濟發展及社會需要而投資建設的,其業務主要集中在某一行政區域、某一行業,無法跨行業、跨區域經營;二是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第三方檢測機構也逐步被推入市場,加之檢測機構的增加、檢驗能力的比較等因素,檢測機構間的業務競爭也變得異常激烈;三是我國第三方檢測機構實驗室由于長期以各自業務為主,缺乏彼此之間的交流合作,使得實驗室資源分散、整體競爭力差。這些因素導致了我國國有檢測機構在應對同行競爭的同時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